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飛鳴行搖--白鶺鴒

詩經朱公遷疏義云:「鶺鴒,飛則鳴,行則搖,有急難之意。」
詩經上記載:「題彼脊令,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夙興夜寐,無忝爾生。」這裡所說的「脊令」指的就是鶺鴒鳥。

唐開元年間,有數千隻鶺鴒飛集在麟德殿前(在今西安市北郊的龍首原上),見了人也不驚避,歡噪終日不去。鶺鴒鳥很奇特,飛起時,會發出尖銳而短促的啼鳴。走路時,尾部經常上下左右做有規律的擺動。這種飛鳴行搖,互相聯繫的特性,被古代人視為兄弟友悌的象徵。

有此佳兆,唐玄宗大喜!親自書成鶺鴒頌以表其情。

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為方伯,歲一朝見,雖載崇藩屏,而有暌談笑,是以輟牧人而各守京職。每聽政之後,延入官掖,申友於之志,詠常棣之詩,邕邕如,怡怡如,展天倫之愛也。秋九月辛酉,有鶺鴒千數,棲集於麟德殿之庭樹,竟旬焉,飛鳴行搖,得在原之趣。昆季相樂,縱目而觀者久之。逼之不懼,翔集自若。朕以為常鳥,無所志懷。左清道率府長史魏光乘,才雄白鳳,辯壯碧雞,以其宏達博識,召至軒檻,預觀其事,以獻其頌。夫頌者,所以揄揚德業,褒讚成功,顧循虛昧,誠有負矣。美其彬蔚,俯同頌雲。

中國分佈的鶺鴒屬有七,常見的是白鶺鴒、灰鶺鴒、黃鶺鴒三種。白鶺鴒、灰鶺鴒常見於溪澗水邊,黃鶺鴒常見於翻耕的田地或草地。白鶺鴒俗名白顫兒、白頰鶺鴒、白面鳥、馬蘭花兒、眼紋鶺鴒。嘴細尖,腿細長,腹部為白色而背部為黑色或灰色;背部的顏色依其分布區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白鶺鴒遍佈於整個歐亞大陸,在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全國皆有分佈。冬季會有南遷避寒的習性,通常棲息在水邊,或是市街的河流附近,而且會將巢築在屋簷下或橋下,甚至是建築物的隙縫中。常於地面來回走動,棲止時,尾羽上下不停擺動,飛行軌跡呈大波浪狀,且邊飛邊叫「切吉克、切吉克」。許多種類〝搖擺〞尾羽,也因此得其英文名(White Wagtail)。所有種類均食蟲,但也吃些其他小型的無脊椎動物。

白鶺鴒鳴聲


白鶺鴒personata亞種(分佈於中亞)

白鶺鴒leucopsis亞種(分佈於中國東半部、台灣、韓國、及九州)









白鶺鴒ocularis亞種(廣泛分佈於葉尼塞河以東之西伯利亞)


白鶺鴒視頻

沒有留言: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