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溪塘小白臉--白胸苦惡鳥

南宋詩人范成大在詩序曰:「姑惡,水禽,以其聲得名。世傳姑虐其婦,婦死所化。」
東坡詩云:『姑惡,姑惡,姑不要,妾命薄。』

這裡所說的"姑惡",應該是現在所謂的"苦惡鳥"之名的由來。在中國名為"苦惡鳥"有二種,一為"紅腳苦惡鳥",另一為"白胸苦惡鳥"。"紅腳苦惡鳥"的鳴聲單調無奇,而"白胸苦惡鳥"的鳴聲即符合"苦惡"或"姑惡"之形容。

白胸苦惡鳥鳴聲


白胸苦惡鳥又名"白胸秧雞"或"白面雞",台灣俗名"白腹秧雞"。牠是中國秧雞屬裡面唯一的小白臉,叫"白面秧雞"最為傳神。



白胸苦惡鳥是海、陸、空三棲鳥種,主要專長是陸路行走,瞧牠那一雙細長的黃腳,可想而知極善奔走,動作就像小型駝鳥一樣,在蘆葦或水草叢中潛行。




牠的腳趾甚長,易於攀爬。所以牠行走凹凸不平的石灘或河床時,仍然如履平地,毫無障礙。















有時環境所迫,水面過寬時,亦稍能游泳。



白胸苦惡鳥以昆蟲、小型水生動物以及植物種子為食,在荊棘或密草叢中,偶亦能在樹上,以細枝水草和竹葉等編成簡陋的盤狀巢。每窩產卵6~9枚。卵土黃色,上布紫褐色和紅棕色的稀疏縱紋和斑點。在中國南方每年可產2~3窩,雛鳥為早成性,孵出後即能離巢,但仍與親鳥一起活動。

白胸苦惡鳥視頻

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阿里山五大美眉

阿里山、日月潭可能是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台灣景點,將來開放大陸遊客來台觀光,這些景點勢必非常熱門。曾經介紹過阿里山景區,而今要介紹幾種阿里山的特殊鳥類。牠們是台灣特有的五大美麗畫眉,玉山噪眉、白耳奇眉、台灣斑翅眉、黃痣藪眉、褐頭鳳眉。這幾種畫眉科鳥類是台灣特有種,只有在台灣才看得到野生的,而且在台灣也不是隨便可以看得到。因為牠們多屬中高海拔山區的鳥類,只有在冬季才可能在低海拔山區看得到。而阿里山即是屬於中高海拔山區,終年可以看到這些台灣特有種鳥類。所以有機會到阿里山旅遊時,不要忘了找一找這些難得一見的珍稀鳥類,或者要求導遊人員指點一下,才不枉此行。

玉山噪眉(俗名金翼白眉)
頭上兩道醒目的白眉毛,腮邊兩撇滑稽的八字鬍子,穿著褐色大衣,微胖的身材,外型好似國劇中的丑角。牠們的行為像是個頑皮小孩,蹦蹦跳跳地穿梭在高山箭竹林或灌叢之間,對周遭人類毫無戒心,故十分容易觀察。牠們經常在清晨一隻一隻群聚起來,有時可多到十幾隻,趁天色尚迷濛,邊覓食邊鳴叫,劃破了高山的寧靜,餘音迴盪在雲霧飄渺的山中。往往三五成群地在灌木叢中或是路旁玩耍嬉戲,乍看之下像是在樹間跳躍的松鼠;牠們也常常肆無忌憚的停在枝頭上鳴叫,除非受到突然而來的強烈干擾,不然很少以飛行的方式逃離,只是以輕快的腳步加速跳開。當你走在玉山林道上,忽然聽到類似電鈴、清脆而響亮的鳥鳴聲,只要尋聲而至,輕易即可發現金翼白眉。金翼白眉是台灣特有種,也是台灣產畫眉科鳥類中分布於海拔最高處之鳥類,在塔塔加、玉山林道常可見成群的金翼白眉。





玉山噪眉鳴聲


白耳奇眉(俗名白耳畫眉)
在臉部兩側,各有一條由嘴基至耳後的白色過眼帶,是白耳畫眉最大的特徵。白耳畫眉也是台灣的特有種鳥類,當牠們嘹亮的「水、水、水酒-」叫聲迴盪在雲霧繚繞的中海拔森林時,顯得格外的清新悅耳,因此白耳畫眉又博得了「森林歌手」的雅號;而在牠們受到干擾及發現天敵在附近活動時,則另外會發出「得得得、得、得......」的警戒叫聲,來提醒同伴注意。當中海拔山區的山桐子和玉山假沙梨成串地掛滿枝頭時,這些鮮紅欲滴的成串果實總會吸引許多鳥類前來覓食,而白耳畫眉也是這些紅色餐桌上的常客,而且往往呼朋引伴一起享用,看牠們在樹上大快朵頤的專注模樣,真是可愛!




白耳奇眉鳴聲


台灣斑翅眉(俗名紋翼畫眉)
主要棲息於山區樹林中,於濃密樹上、草叢間活動。喜鳴唱,不善飛行,在樹上走動時,頭不會朝下。偶爾會與白耳畫眉、冠羽畫眉一起出現,但個性安靜不如白耳畫眉般聒噪。雖然名列阿里山五大美眉之中,但是紋翼畫眉的名氣不及另四,對其所知與形容也最少。




台灣斑翅眉鳴聲


黃痣藪眉(俗名黃胸藪眉)
牠們一身可笑的顏色,無法形容的色彩,不紅、不綠、不灰、不黃,讓我想起"紅配綠,狗臭屁"這句揶揄之語。其實最特殊的是嘴下方鮮黃色的斑點,常被鳥人們笑稱為三八痣。黃胸藪眉常佔據一方相互鳴叫,通常一隻鳴叫「嘰—就兒」,另一隻就回應「就、就、就」,聲音極為嘹亮,常在尚未見到牠們之前就已熟悉牠們的叫聲。當察覺到人類接近時,牠們通常快速低飛入草叢中,或於當地高聲警戒。與白耳畫眉都是中海拔最容易聽聞的鳥音。




黃痣藪眉鳴聲


褐頭鳳眉(俗名冠羽畫眉)
頭上戴著一頂雙色尖帽,身形嬌小的灰褐色畫眉,圓潤而甜美的叫聲too,mee,jeeoo...,叫聲歡愉悅耳。常成群活動於樹冠,啄食昆蟲及果實。也以花蜜、花粉為食,花期時可見其倒掛在枝頭吸食花蜜。常成群於森林中層或灌叢活動,不懼人,會和山雀、灰眶雀眉等混群,群聚性強。冠羽畫眉的體型及色調和麻雀相似,所以在阿里山看到戴帽子的麻雀,要特別的注意。




褐頭鳳眉鳴聲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地震來時,你躲在哪裡?老師教的是錯的 !! --轉載

也許你已讀過,再提醒你一次:地震來時,你躲在哪裡?如果你依照小時候老師教我們的方法乖乖躲在桌子底下,床舖底下,那麼,我必須告訴你,你的傷亡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那該怎麼辦?美國國際搜救隊長教你正確的躲避位置。正確的地震保命法

道格卡普是美國國際搜救隊長,自一九八五年至今,他及他的隊員己參與全世界七十九次重大災難的救災工作,他曾經爬進近七百棟因為地震、爆炸而嚴重倒塌的建築物內搜查受困的生還者以及罹難者的遺體。除了參與數年前日本神戶大地震及美國奧克拉荷馬市聯邦大樓爆炸案救援工作,十二年來國際新聞中的重大災難救災,他都沒缺席。

從小到大,在防震演習中,老師總是叫學生躲在課桌下,道格得知這點後,很焦急地一再呼籲:不要躲在桌子、床舖下,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為低的姿勢,躲在桌子、床舖的旁邊。他以先前和土耳其政府、大學合作拍製的地震逃生錄影帶,說明不要躲在桌下避震的道理。透過土耳其政府協助,製作單位爆破一棟廢棄大樓,模擬地震時建築物倒塌的情形,工作人員先依據「常識」,在桌子床舖等家具旁,同樣放置十具模特兒,炸藥引爆後大樓變成斷坦殘壁,他和搜救隊員依予找到二十具模特兒,在桌床下的十具模特兒,有八具被壓成全毀,其中一具甚至頭、身、腳斷成三截;他放置的十具模特兒,則全部安好無事,他解釋,建築物天花板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床等家具壓毀,人如果躲在其中,後果不堪設想,如果人以低姿勢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讓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間。

道格說,即使開車時遇到地震,也要趕快離開車子,很多地震時在停車場喪命的人,都是在車內被活活壓死,在兩車之間的人,卻毫髮未傷。強烈地震發生時,如果你正在停車場,千萬不要留在車內,以免垮下來的天花板壓扁汽車,造成傷害;應該以臥姿躲在車旁,掉落的天花板壓在車上,不致直接撞擊人身,可能形成一塊『生存空間』,增加存活機會…。他很慎重地對在場的一百多位搜救隊員說,搜救隊員必須在地震中先能自己求得生存,只有活下來,才能拯救他人性命。他說,希望大家告訴大家,只要傳播這麼一點求生訊息,地震發生時,建築物內的傷亡率,可以由百分之九十,遽降為百分之二。






周美青的答案

今天馬英九就職,我的興趣不大,因為馬英九是個按部就班的人,不會有什麼驚人之舉。但是我對周美青有些好奇,因為她總是穿褲裝,要不是搭配牛仔外套,就是披件黑色上衣。這種低調的打扮,一直為媒體報導的習以為常。今天的日子周美青會穿什麼裝扮?早上吃早點時,跟老婆說:我猜周美青會穿白色洋裝。老婆說:我猜會穿黑白褲裝。結果都猜錯了!不過也都猜對了那麼一點意思。

一身緞面寶藍色套裝,內搭銀白色針織衫,在針織衫的上面有些亮片點綴,裙子長過膝,沒有戴任何耳環、項鍊,全身上下唯一的配件就是外套上一朵銀色胸花,臉上化了淡妝,足下黑色的低跟鞋,這就是周美青給的答案。我猜周美青的服裝不會成為追求流行者的青睞,可能這點也是周美青的本意,喜歡低調嘛!不過我還是很佩服她運用服裝上一些小細節,讓整體造型看起來有隆重感,這就夠了,這才是周美青。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2008候鳥大園春過境

所謂"春過境",是賞鳥者對於結束渡冬的候鳥北返時途經中轉地的說法,也就是說這些候鳥原本渡冬的地點在更南方,這個時候所發現的候鳥,僅僅是中途停歇一短期,藉以盡快吃食補充體力,爾後將繼續北返行程。"過境"有"春過境"及"秋過境"之分,"秋過境"剛好相反,是候鳥南下尋找渡冬地時途經中轉地的意思。因此,同一地點的過境鳥種和渡冬鳥種會有較大差異,也是賞鳥者樂於觀察過境鳥的原因之一。

在中國南方的緯度上,一年四季中較可能遇到過境鳥、渡冬鳥以及留鳥,甚至有些地方還能遇到夏候鳥(繁殖)。中國北方可能比較單純,可能遇到過境鳥以及留鳥,只有少數屬於某種候鳥繁殖地的地方有夏候鳥。

5月12日在桃園大園繞行一圈,原本冬天看到的鷸類冬候鳥已經完全走光,各種鷚也完全不見,甚至鶺鴒都沒了。留鳥當然是有的,例如麻雀、白頭鵯、翠鳥、八哥等,既多且活躍,也大多於此時生兒育女。

火斑鳩(留鳥)


白鷺(留鳥)


大群的牛背鷺在此繁殖,紅棕色的繁殖羽非常亮眼,嘴、腳也從原來金黃色變成血紅色,在台灣有人戲稱為"婚姻色"。
牛背鷺(夏候鳥)








在一塊積水田中發現四種鷸類組合的混群,大約也就十幾隻,有尖尾濱鷸、紅頸濱鷸、紅腹濱鷸、澤鷸。尖尾濱鷸繁殖於西伯利亞,冬季遠至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渡冬,這時候出現在台灣,應屬於春過境候鳥。
尖尾濱鷸(春過境)








紅頸濱鷸繁殖於西伯利亞北部,越冬於東南亞至澳大利亞。在台灣有渡冬族群,但冬季看到的是非繁殖羽,整體顏色灰褐暗淡。現在看到的紅頸濱鷸應該是從澳大利亞北返途中停歇的,身上已經悄然換上繁殖羽,可以看到名符其實的紅頸。
紅頸濱鷸(春過境)










紅腹濱鷸繁殖於北極圈內,冬季至美洲南部、非洲、印度次大陸、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和紅頸濱鷸一樣,現在看到的也應該是從澳大利亞北返過境的,身上也已經換上繁殖羽,紅色的腹部格外顯目。
紅腹濱鷸(春過境)








澤鷸繁殖於古北界,冬季南遷至非洲、南亞及東南亞並遠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台灣為不常見鷸屬。
澤鷸(春過境)








這隻金眶不知是留下來的?還是過境迷鳥?孤單一隻也混在這群過客之中。
金眶(遷徙歸屬不明)






這隻是日本亞種personata灰頭的母鳥,為什麼還不飛回日本呢?
灰頭(不明)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