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變月記(2009日偏蝕全記錄)

知道有日全蝕這回事時,並沒有當回事。不就是日蝕、月蝕嘛!以前多多少少都看過嘛!但是仔細回想一下,以前多半是看月蝕,日蝕只在小時候瞎起哄的看過。似乎還不曾正經八百的看過日蝕,更不用說拍攝日蝕照片了!也許今年是所謂"天文年",所以對所有天文異象的宣傳,可以說是鋪天蓋地。

既然勾起了拍攝日蝕的念頭,當然少不了要作一番準備。到網上蒐羅一番,初步瞭解了拍攝日蝕的要領,也看了一些前輩們已往拍的日蝕照片。心中冒出一點奢華的念頭,既然在台灣拍不到日全蝕,只能拍日偏蝕,氣勢上就矮人一截;必須要有出奇制勝的偏方,想來想去只能在背景上作文章。曾經看過一張日偏蝕照片,背景是一片黃昏時的曠野,一系列日偏蝕影像掠過遠方的山頭,夠眩了!不過要把一系列日偏蝕影像放在一張相片上,必須相機能夠"重複曝光",而我的數位相機沒有"重複曝光"功能。趕快翻閱說明書,找到了一項"間隔拍攝"功能,可以在指定時間間隔自動拍攝。沒有魚有蝦也不錯,相機架在三腳架上,每隔5分鐘自動拍攝一張,兩個多鐘頭自動拍攝30張相同背景照片,可以拿來作精簡版動畫片,嘿嘿!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麼背景呢?經過實際在外面觀察日蝕的食甚時間(09:41分),太陽的仰角(57.5度)太大,幾乎是仰著脖子看,到那裡找這麼高的背景?有了!101,就是101大樓。以前在它下面拍它,遠也不是近也不是,遠了俗,大家都拍過。近了拍不到全貌,壓迫感太重,有如雞肋;這下可派上最佳用途了。讓一系列日偏蝕影像掠過101大樓的尖端(動畫),這樣的畫面相信不會很多吧!

計畫中,攜帶小椅子、水壺、指南針,提前數日先至現場勘察踩點。計畫趕不上變化,懶惰摧毀一切,要找理由一大筐。什麼天氣預報不佳(大陸天氣與你何干?)、天氣炎熱高溫難熬、考慮不周突發狀況不易解決。總之,沒有踩點。早上六點天氣朦朧,給自己的懶惰圓一個勉強的理由,決定在自家樓頂執行計畫。

在自家樓頂拍攝也有好處,可以輕鬆自在操作,還能監看電腦觀摩別人成果。想得很美,恨得更快。時間已至,為什麼我拍的都像原子彈爆炸,大火球一枚。老婆在房間叫喊,已經看到日蝕初虧囉!太陽被咬掉一塊!
日蝕開始了,為什麼我拍不到?散光的部份倒是有日蝕的痕跡,日蝕躲在那裡?

08:54分



09:03分



我就納悶了!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上次在墾丁拍日出,將曝光補償減低至-2.0,效果蠻好的,可是今天火球為什麼沒有變成蛋黃?難道真的需要太陽濾紙?現在來不及了,那麼用磁碟片、CD片?腦袋一陣昏眩,先回房間找找。行動間想到車用遮光片,好像挺管用,要不!到車上取用?眼光飄到一只環保袋,材質和遮光片類似,拿起來往頭上一套,嘿!就是你啦!

原來真的是遮光不夠!瞧!這不出現了嗎!
09:16分


09:32分



09:35分


我的照相裝備




遮光問題解決後,將加倍鏡旋上,原有10倍光變焦,再乘3倍鏡,這樣就有30倍原始焦距(理論)。依計畫設定"自動拍攝",不過間隔改為30秒拍攝一張。但是問題來了,大約拍5張目標就出鏡,算了!不作動畫了。

09:39分


09:41分(食甚)




09:50分


09:54分


09:57分


主相機在"自動拍攝",我就拿另一相機對周邊作記錄攝影。由於不算室外,無法拍到街上民眾的觀賞情景,只能拍攝花卉、小鳥對日偏蝕的反應。

黑短腳鵯站據老地方按表操課


對面養花燦爛不減


大地依然故我


白頭鵯上莊


食甚時陽光銳減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一則金融弊案判決的反思

【明報專訊】恆生銀行前客戶女經理聲稱替會德豐常務董事黃光耀妻子投資時大意,令對方損失700多萬元,故挪用13名客戶,包括息影女星邱淑貞及漫畫家馬榮成等近億元存款作投資「填數」,她昨被判囚6年8個月。法官直斥她為保高薪厚職,做出貪婪行為,打擊公眾對銀行信心。

這則新聞令我感觸頗深,感觸的原因不是該女的犯行有多麼惡劣!而是法官所言"打擊公眾對銀行信心"一語。回首台灣近十年來,有多少有關銀行的犯罪案例,其中犯罪份子有沒有一個被判重刑定案?好像沒有!侵吞、挪用客戶存款,盜用客戶資料謀利等等情事,不斷的接連發生。重案犯案人多數捲款潛逃,業務過失者則被銀行開除以撇清銀行責任。銀行主管犯案者,要嗎!縱容不辦。要嗎!辦而不結,以拖待變。其中透露的玄機,無非賄賂法官、官官相護等不足以解釋。

上至總統、院長、部長,下至金融、銀行主管,有沒有想過你的政府、銀行業的信譽正在一步步的喪失?老百姓的鈔票放在銀行裡一點都不安心;銀行會不會倒閉、合併?銀行會不會盜用客戶存款、資料?銀行推薦的基金、證券是否合法、負責?如果不小心就會掉入信用卡的循環利息惡夢中?銀行會不會雇用討債公司登門橫行討債?天啊!我在說銀行嗎?還是地下錢莊?銀行給多少利息我已經不在乎了!可誰是可以信任的銀行?台灣銀行吧!雖然也有不少業務過失,起碼還是國營,最多與國家共存亡吧!

銀行、金融業的核心基礎是"信譽",銀行始祖在歐洲,當時銀行負責人寧可自殺謝罪,也不願讓銀行"信譽"有絲毫沾污。瞧瞧現在的銀行老板,出身就令人爭議,平時賺錢賺給自己,銀行賺不賺不重要,更遑論小股東或小客戶了。"信譽",這是什麼東西?好久沒聽說了!從陳水扁上台始,"信譽"跟"道德"就像傻瓜一樣被恥笑,進而被污名化。扁朝高官競相強取豪奪,早就將"信譽"跟"道德"置之若垃圾,笑貧不笑娼,奉流氓地痞為角頭英雄。馬朝上台也好不到那裡,雖然執政才一年多,執政績效只有雷聲,不見下雨。重大弊案無一了結,支票一張張的開,到期再延期。只看到牆壁上畫的梅子,讓老百性意淫自己已經吃到梅子,想像那甜美可口的味道。這是另一種腐蝕"信譽"的路,屆時馬朝高官開始犯案,前債(扁朝弊案)未清,後債又起。前後交錯,焦點模糊,皆大歡喜(馬扁朝貪官)。

香港一個小小的法官,都知道"打擊公眾對銀行信心"是一件動搖國本的大事。無論這位法官是出於真知還是照本宣科,至少他傳達了"維護信譽"的概念。重罰,讓金融主管、從業人員有所顧忌,不至於明目張膽、吃相難看。公眾對銀行還能維持一點信心,因為他們的司法機關會對不法人員有所牽制。再看美國馬多夫案,也就是半年多的光景,判了馬多夫一百多年牢。在中國大陸,中石化原總經理陳同海,因收受他人錢款1.9億餘元而構成受賄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當然不期望重刑之下,弊案就此絕跡。但是老百性起碼還能信任政府,知道政府是反對弊案的,不是弊案的共犯。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評--電影《非誠勿試》

很久不到電影院看電影,因為有線電視及Dvd太普及了。事實上,到了我這個年齡,看那些什麼新銳導演拍的電影,總覺得沒什麼新鮮東西可看。偶爾,無聊時看看電影台的外國片,看看帥哥、美女就好,或者看看新科技。大部份看國片的機會,都是隨著老婆看什麼,我就打游擊看什麼。前些天聽廣播時,聽到張大春訪問大陸導演馮小剛,其實就是為了宣傳電影《非誠勿試》。對於馮小剛,我認識不多,雖然我可能看過不少他的電影。對他的瞭解多半來自網路新聞,甚至把他跟陳凱歌搞混淆了。老婆對他的電影就瞭解多了,如數家珍般唸了一串電影名;喔!《手機》有印象,也是葛優演的。馮小剛在接受訪問時承認與劉若英演的《徵婚啟事》有模仿之嫌,這點讓我刮目相看。張大春提及一段鏡頭,說很多人批評是突兀不搭調的離題之舉。馮小剛也承認這個可能,但是堅持置入的執著。據說是一段日本友人送別後,獨自駕車行駛時,沉思、感傷不自主流淚的鏡頭。這時,引起我的好奇;為什麼有那麼迴異的認知?馮小剛的說法,這是中年以後才能體會的心情,年輕人正值當打之年,來往的朋友隨時隨地要再見面,"分離",只是生活的一部份。對中老年人來說,他鄉遇故知適足以令人興奮不已,但是--再別離!他日能否再相遇?這種心情,是他想要呈現而執著的。我能認同他的說法,但是我想看看他表現的如何。老婆說外甥女那兒有一片,改天借來一看。

看片之前,問外甥(近三)意見,答"還不錯!"。老婆說就是模仿《徵婚啟事》劇情,我也沒看過《徵婚啟事》,不重要。但是看卡司,中、港、台名角,加日本北海道外景,擺明了想通吃亞洲華人觀眾嘛!果不然,開場還有范偉,小品!肯定是小品!葛優還是葛優,永遠的葛優樣,想起了《手機》,調調還是差不多,葛氏或馮氏幽默充斥全場。舒淇的電影第一次看,新聞上知道的比較多。舒淇有鞏莉、莎朗史東的味道,演技談不上,自然就稱職了。不過舒淇的台詞一聽就是大陸人編的,感覺從舒淇嘴裡說出來怪怪的,而且還是大陸北方語法。徐若萱就很台,演得不錯,不化妝時顯老,差點認不出了!家中Dvd機子播到教堂後就卡住,最後一段包括想看的那一段,無緣!總的來說,還是小品集錦,只是不同的配角和場景。包括不同的徵婚應徵者,每人來一段類小品。馮小剛就不能大氣點嗎?當然不是指張藝謀的"人海戰術",更不是李翰祥的"旗海戰術"!起碼讓觀眾感覺是看電影,而不是看連續劇!還好那一段沒看到,讓我保留一些對導演的期許。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故宮鳥譜之山火燕




台北故宮博物院仿清宮《鳥譜》的第三冊第27幅,原畫名"山火燕",台北故宮粗辨稱為仙鶲之一種。一般對中國繪畫的概念,理解為中國古畫著重意念、意境,所以對事、物的描繪並不刻意精準。因此在檢視中國古畫時,尤其對花鳥魚蟲等動物、昆蟲類,不必要求寫實逼真。但是如果畫出某種動物或昆蟲的獨有特徵,閱者也可能理解為該種。

故宮鳥譜的原作乃蔣廷錫的《鳥譜》,今傳之"故宮鳥譜"乃乾隆皇諭令宮廷畫家余省、張為邦共同摹繪的一套副本,以便皇帝自己備覽。詳閱鳥譜中所繪,除了第1冊第一幅畫的是鳳,第二幅畫的是鸞,唯這兩幅畫是中國傳說中的神鳥,在現今找不到相對應的鳥種。其餘所繪,都能比對出某鳥種之獨有特徵;證明蔣廷錫對於所繪之鳥必定深入瞭解。但是,出包的地方在於背景。以今日觀鳥知識審視,《鳥譜》中所繪背景生境甚多謬誤,可以斷定蔣廷錫並非如今所謂野外"賞鳥者"或"觀鳥者"。那麼他又是如何高準確的繪製《鳥譜》?可能性之一,是宮中圈養了眾多朝貢鳥種,蔣廷錫有幸面對實物臨摩。再則,到京城鳥市臨摩所得。我想後者可能性居多,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因為,《鳥譜》中所繪鳥種依然有些失真的地方,雖然並不防礙鳥種辨識。

"故宮鳥譜"中每幅圖的對幅(右圖左說)都有漢、滿兩種文字的說明(如圖二),列敘其名稱、形態,甚至產地、習性等。文字精鍊卻嚴謹周嚴,相較今日鳥類圖鑑之說明,雖不及廣博,但是已經是上乘之作。而這些文字說明也不是看圖說故事的泛泛之作,乃乾隆朝重臣傅恆、劉統勳、兆惠、阿里袞、劉綸、舒赫德、阿桂、於敏中等人的合力之作,歷時十一年,查遍《爾雅》、《詩疏》、《禽經》等古籍,蒐羅民間逸事,證諸《鳥譜》折衷通俗而成。要給皇上備覽之書畫,豈能隨意憶測搪塞,故可信度極高。

台灣97年發行了鳥譜相關郵票,其中一枚就是這張"山火燕"(如圖一),有很多人不能確認這是什麼鳥,包括外國人也很難辨認。畫得不精準當然是主因,但主要是生境有誤,其次是鳥名無法和現在所使用的對上。繪畫的缺失在白色翼斑(翼鏡)過於誇張(散漫),銀灰色頭頂泛光常變化而不易捉摸定性。如果從名稱上的"燕"字捉摸,肯定不行,因為所有燕科鳥類都沒有這麼短的翅膀比例。從嘴型大小可以判斷為鶲科,再經紅腰及白色翼鏡的條件過濾,就只剩紅尾鴝屬的幾個鳥種可疑。背部黑色及喉部全黑,也可以排除"黑喉紅尾鴝"及"白喉紅尾鴝",最後剩下"北紅尾鴝"。巧了!經查"北紅尾鴝"的民間俗名,其中有一個正是"火燕"。

北紅尾鴝分佈於東北亞及中國東北及河北,遷徙時經過日本、中國華中、華東,越冬在華南、東南、台灣及海南島。下圖是04年11月上海崇明東灘所攝,應該是遷徙過境的雄鳥。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中記載北紅尾鴝的習性:夏季棲於亞高山森林、灌木叢及林間空地,冬季棲於低地落葉矮樹叢及耕地。常立於突出之礁石或枝椏上,尾顫動不停。見諸筆者現場觀察,北紅尾鴝不是那種拈花惹草之徒,所以《鳥譜》中"山火燕"的背景花卉實乃畫蛇添足,導致誤判連連。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