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新機試攝

       一直擔心這管LUMIX G VARIO 100-300mm F4-5.6 O.I.S.鏡頭是否好用,而從廠家數據顯示,盤算後應該勉強符合我經常拍攝野鳥的需求。近兩周都是濕冷下雨,其間只有兩、三天偶爾露出點太陽。試攝心切,一想盡快摸熟Panasonic DMC-G2的操作,二是想知道這管準長焦鏡頭是否堪用。試攝期間凡是看到的鳥都拍,光線好壞也都試試,所以有些照片太暗,有些曝光補正沒有修回來又太亮。一時找不到DMC-G2色調調整位置,被迫使用iA模式(全自動)拍了一陣子。

       這張小白鷺背景不錯,可惜曝光補正沒有修回來,白色羽毛曝光過頭。



       這隻距離約30米的白尾八哥(體長23–25cm),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這張距離約40米的白胸苦惡鳥(體長33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這張距離也是約40米的白腹鶇(體長24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10米的白頭鵯(體長19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6米的白頭鵯(體長19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6米的白鶺鴒ocularis亞種(體長20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20米的白鶺鴒leucopsis亞種(體長20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5米,從車窗內拍攝的灰頭鵐sordida亞種(體長14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7米的灰鶺鴒(體長19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這兩隻要特別說說;黃鶺鴒的亞種甚多,有分成17個亞種,也有彙成13個亞種的。目前IOC及大陸皆已分成兩個獨立種:Motacilla tschutschensis/Eastern Yellow Wagtail/黃鶺鴒,及Motacilla flava/Western Yellow Wagtail/西黃鶺鴒,其下各有數個所屬亞種。台灣目前仍然歸為黃鶺鴒一個種,相信下一版台灣鳥類名錄會從善如流。而這兩隻就是西黃鶺鴒的極地亞種(thunbergi[plexa]),"東亞鳥書"認為本種在亞洲渡冬於韓國、日本,並未包括台灣及大陸東亞部份。據知,台灣尚未有本種記錄,但是有學者認為也有可能在台灣出現。拍攝到這兩隻西黃鶺鴒是一個偶然,當時在台茂後面大坑溪運動公園閒逛尋找鳥目標,聽到空中鶺鴒特有叫聲,循聲發現牠們落在河堤護欄外狹窄邊空,距離約10米,探身順手拍了兩張,欲再更接近時飛至對岸。電腦上觀看甚覺怪異,羽毛零亂暗淡,不像其他渡冬黃鶺鴒現時已經吃飽睡好,個個精神抖擻。牠們卻像長途跋涉後,筋疲力竭直想大睡一覺似的。尤其那半截眉紋引起我的好奇,頦、喉至上胸部灰白(其中一隻可見),感覺上是一公一母。

西黃鶺鴒

       台灣常見的黃鶺鴒taivana亞種(體長18厘米),距離約8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黃鶺鴒


       距離約8米的林鷸(體長20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10米的金眶鴴幼鳥(體長16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8米的劍鴴(體長19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5米的劍鴴(體長19厘米),沒有放大僅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6米的劍鴴幼鳥(體長19厘米),沒有放大僅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11米的紅尾伯勞(體長20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8米的紅喉鷚(體長15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8米的紅喉鷚(體長15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6米的純色鷦鶯(體長15厘米),沒有放大僅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8米的斑文鳥(體長10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12米的斑鶇(體長25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11米的斑鶇(體長25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20米的黑水雞(體長31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16米的黑腹濱鷸(體長19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10米的黑腹濱鷸(體長19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距離約12米的澳南沙錐(體長30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數數看有幾隻


       距離約20米的磯鷸(體長20厘米),放大裁切後的影像。


       對於這管100-300mm鏡頭,成像品質還可以接受(全部手持)。焦距剛好涵蓋目視所及,也就是說只要看到就能拍到可辨識相片。300端焦距晃的很厲害,幸好鏡頭所附"防手震"功能效果顯著,如果使用腳架應該品質更好。機身(DMC-G2)的自動對焦還算快,但是背景複雜時易脫焦(也許不夠熟練)。影像寫入速度有些慢(16:9 尺寸:M JPG檔案1M左右),等待時間令人心急(也許該換一片高速記憶卡)。加上機身(DMC-G2)總重1公斤出頭,可以當作登山、旅行的利器。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