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一場遊戲一場夢

       昨天遍尋迷鳥赤頸鶇不著,晚上在網路獲知地點時,大呼笨死了!原來昨天曾經經過那家春喜牧場,還納悶怎麼路邊停了這麼多車子,夫人分析認為是中南部旅遊團,以自駕車方式入住牧場民宿,言之成理。附近沒什麼人,只有一位女子著旅遊背包客打扮,拿著相機對著路邊花草拍。還刻意慢速緩行以便看清她手中相機型式,是一款伸縮鏡頭的DC,顯然與拍鳥無關。回頭時,竟然沒有發現碩大牛棚陰影下坐著一排大砲,這些拍鳥人的偽裝真的太好了!

     本性不好追逐潮鳥,但是大園是我的耕地,豈能不聞不問!一早7點直奔牧場,15分到達,現場已經到了四部車五個人。只見有人在佈置舞台,場地中央插了三根樹叉,其中一根還帶綠葉。地上及樹叉上應該是放置麵包蟲,先到的一排大砲置於約六、七公尺處。說實話,這是第一次加入砲陣地,心中怪怪的。這時另一位攝友端著大砲走近,前端一人問:多少的啊?答:600mm。600mm啊!600mm到前面去,最前面!我的手摸摸胸前背包中的300mm(還是變焦),大氣不敢喘一下!

       又約莫過了10分鐘,陸續來的車輛已經十幾輛。這時陽光忽然撒下,再一會兒,聽聞"來了!來了!"。只見略遠處出現一隻灰色身影,在近千隻褐色麻雀對映下,格外顯眼!這隻超人氣的赤頸鶇,像似"中國好聲音"的準明星,大方的走秀一圈,忽而登上樹叉,忽而漫步於清理過的土地,姿態優雅的享用觀眾供奉的麵包蟲。機關槍似的快門聲不絕於耳,如同正在進行一場戰役一樣,持續約五分鐘不停。一聲"飛走了!",眾人立馬起身活動筋骨,各自歸位裝備,負責佈置的人重新佈置,翹班的人收工快走,位置空出立馬有人補上。沒有大聲喧嘩,沒有噓唏懊惱。


赤頸鶇













       赤頸鶇繁殖於亞洲中北部及西北部,越冬時南遷至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北部及西部和東南亞。台灣只有在澎湖吉貝嶼有過一次記錄,本島從未出現過,是隻大迷鳥。

變臉

       今天的目標是尋找傳說出現於大園的迷鳥--赤頸鶇,無奈整個大園走遍,沒有人也沒有鳥。海邊漲滿潮,當然沒什麼機會,廣興堂和圳頭的水旱田也無鳥蹤。直到沙崙的幾塊旱田時,發現一群群燕鴴起起落落,為數約150隻。

       沒得拍時只得好好拍一下燕鴴,這才發現燕鴴真是有趣的鳥。牠的身體顏色會因為光線的變化而變,喉部的紋路因為不同年齡與季節,而有不同變化,造就不同的面貌。牠的翅膀修長似燕翅,極似燕屬習性的於空中捕食蚊蟲,甚至也如雨燕般有白腰。


唱花臉

 假大嘴唬人


受虐兒


大鬍子綁匪

標準側照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大園觀鳥小年--秋收一

       電影"觀鳥大年"(The Big Year),應該是直譯吧!我覺得應該是"觀鳥大賽"比較準確,但也許就少些趣味與懸疑性了!話說"大年"相對的就是"小年",有關"小年"的說法不一。想提的說法是其中之一:一些農作物,尤其是果樹,一年多產(稱大年)一年少產(稱小年)的現象。對於觀鳥者而言,確有大小年之說,尤其在台灣這種候鳥往來頻繁的地方。聽過台灣鳥友偶爾會驚嘆XX鳥種今年大爆發,就是一種鳥出現大年現象,例如去年白腹鶇就是大爆發。至於觀鳥"小年",個人定義為遷徙鳥況(數量、種類)遠低於往年平均值。 

       早期在大園觀鳥,是令人驚嘆、崇拜的回憶。那是賞鳥保證班,隨時應朋友要求賞鳥,帶到大園觀鳥準沒錯。往事只能回味?近年來鳥況低迷,眼看著一間間廠房蓋起來,航空城計畫如火如荼,這些真的是罪魁禍首嗎?我不願意就此論斷,寧願相信是大園觀鳥"小年"! 

     小青腳鷸和青腳鷸很像,有時候大小很難區分,最方便的方法是看嘴色,小青腳鷸為雙色嘴。 
 小青腳鷸

白尾八哥幼鳥,整體色調偏褐。 
白尾八哥

白尾八哥成鳥,整體色調偏灰。 
白尾八哥

準備收工返回時,正好看到一家子彩鷸作家庭旅遊。 
彩鷸

彩鷸雌鳥較豔麗。 
彩鷸

彩鷸雄鳥較樸素(還好啦)。 
彩鷸

       在一處新翻土農地,有大群牛背鷺及八哥爭相奪食。這不算稀奇,稀奇的是一次約30隻的黑卷尾也來湊熱鬧,一直以為黑卷尾特立獨行,沒想到好逸惡勞乃動物天性,黑卷尾也不能免俗! 
黑卷尾

      紅腳娘子一直是候鳥的指標,我的第一筆水鳥記錄擁有者! 
黑翅長腳鷸

月至中秋分外明 十六月亮勝十五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