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鳥類名錄
貴州省_(威寧縣草海、略大、梵淨山)
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威寧彝族苗族回族自治縣境內,面積1.2萬公頃,1985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像為黑頸鶴及高原濕地生態系統。
草海是貴州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面面積達3000公頃。本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湖區水質良好,水草茂密、魚蝦眾多,生物資源比較豐富。區內有高等水生植物37種,其中海菜花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魚類10余種,鳥類178種或亞種,其中27種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48種屬中日候鳥協定保護鳥類,並為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此外,區內還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和人類文化遺跡。該保護區的建立對黑頸鶴及高原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貴州西北威寧草海名副其實,水下生滿了各色各樣的綠色草類,密不見底。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草海成為百鳥水禽棲集的樂園,種類多達150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珍禽有黑頸鶴、白頭鶴、黑鸛、白鸛、白尾海鵰等;二類保護的有白琵鷺、鳶、白尾鷂、遊隼、紅隼、灰鶴、短耳號等十餘種。按照《中日候鳥協定》規定,我國特有的黑頸鶴最為珍貴,它是世界上15種鶴類中發現最晚,也是唯一生活在高原濕地中的鶴。它的繁殖局限在我國青藏高原,因生活條件嚴酷,其幼體死亡率高,種群增殖率低,被列為世界急需保護和挽救的珍禽。它每年都要到草海越冬,活躍在草甸、沼澤中,遊人可以隨意欣賞到它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它身高1米以上,引頸長鳴時比人還高;頸羽黑得發亮,像圍在長脖子上的一條絲絨圍巾。
此外,在草海水面常有無數野鴨呷呷歡叫,有紫藍色的綠頭鴨,銅綠色的針尾鴨,棕紅色的赤麻鴨,以及赤頸鴨、赤膀鴨、琶嘴鴨、羅紋鴨等等。在水下則是魚蝦世界,各種魚蝦游來竄去吸引著不少遊人垂釣。
最佳觀鳥季節:冬天。
習水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習水縣境內,面積48666公頃,1992年經赤水縣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經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像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本區地處貴州高原北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由於區內地形切割嚴重,谷坡壁立,人跡罕至,因而保存了大面積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且林相保存完好,原生性強,森林覆蓋率達89.6%。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比較複雜,已經查明的生物物種有1500多種,其中種子植物128科、411屬、805種;蕨類植物37科、81屬、163種;大型真菌35科、45屬、77種;獸類8目、24科、72種;鳥類15目、35科、142種;爬行類3目、10科、34種;兩棲類2目、9科、31種;魚類5目、11科、57種;昆蟲9目、49科、175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珙桐、桫欏、福建柏、香果樹等10多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豹和雲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大靈貓、穿山甲等27種。保護區內還有許多獨特的單優群落和中國新紀錄種,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
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境內,面積13300公頃,1984年經赤水人民縣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像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
本區地處赤水河畔的坡麓地帶,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內植被在海拔700米以上為中亞熱帶濕潤常綠闊葉林,在海拔700米以下的溝谷中為南亞熱帶溝谷雨林,林下生長著成片的桫欏,數量達4萬餘株,為國內罕見。區內有蕨類植物近200種,種子植物50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7種;野生動物有獸類10種、鳥類110種、爬行類32種、兩棲類10種、魚類39種、昆蟲10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8種。該保護區的建立對桫欏等亞熱帶珍稀物種的保護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面積41900公頃,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同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像為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顯的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特徵。本區為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彙集地,植物種類豐富,古老、孓遺種多,植被類型多樣,垂直帶譜明顯,為我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佈;脊椎動物有38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黔金絲猴等14種,並為黔金絲猴的唯一分佈區。梵淨山不僅是珍貴的生物資源庫,也是我國歷史上佛教名山之一,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歷史遺跡保存較多,為尚待開發的旅遊勝地。
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荔波縣境內,面積2萬公頃,1987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像為喀斯特森林及珍稀動植物。1996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
本區地處雲貴高原南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內峰巒疊嶂,溪流縱橫,原生森林茂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洞、瀑、石融為一體,呈現出喀斯特森林生態環境的完美統一和神奇的特色。尤其是境內的喀斯特森林保存完好,氣勢壯觀,是世界上同緯度地帶所特有的珍貴森林資源,對於研究喀斯特地貌的發育理論、水文地質效益和森林群落有重要價值。
(註:以下名錄系非官方版本,僅為本人酌量蒐集,以備前往賞鳥時參考)
- 普通翠鳥
- 藍翡翠
- 普通夜鷹
- 紅頭咬鵑
- 普通{市鳥}
- 絨額{市鳥}
- 巨{市鳥}
- 栗臀{市鳥}
- 滇{市鳥}
- 灰眉巖鹀
- 三道眉草鹀
- 黃喉鹀
- 戈氏巖鹀
- 小鹀
- 灰頭鹀
- 黑眉[長尾]山雀
- 煤山雀
- 大山雀
- 綠背山雀
- 黃眉林雀
- 短嘴山椒鳥
- 長尾山椒鳥
- 紋背捕蛛鳥
- 酒紅朱雀
- 小雲雀
- 栗背伯勞
- 棕背伯勞
- 灰卷尾
- 黑卷尾
- 褐頂雀眉
- 金胸雀眉
- 褐頭雀眉
- 褐腋雀眉
- 棕頭雀眉
- 矛紋草眉
- 金眼眉雀
- 畫眉
- 橙翅噪眉
- 褐胸噪眉
- 赤尾噪眉
- 白頰噪眉
- 銀耳相思鳥
- 紅嘴相思鳥
- 藍翅希眉
- 斑胸鉤嘴眉
- 銹臉鉤嘴眉
- 棕頸鉤嘴眉
- 白領鳳眉
- 高山旋木雀
- [樹]麻雀
- 山麻雀
- 白鶺鴒
- 灰鶺鴒
- 黃頭鶺鴒
- 黑背鶺鴒
- 八哥
- 灰頭椋鳥
- 達烏里寒鴉
- 叢林鴉
- 大嘴烏鴉
- 白頸鴉
- 松鴉
- 星鴉
- 斑胸鴉雀
- 棕頭鴉雀
- 暗色鴉雀
- 灰背燕尾
- 家燕
- 黑頭金翅雀
- 金翅[雀]
- 黃雀
- 燕雀
- 白頂溪鴝(鉛色水鶇)
- 鵲鴝
- 白腹短翅鴝
- 北紅尾鴝
- 藍額紅尾鴝
- 紅尾水鴝
- 紅腋藍尾鴝
- 戴菊
- 長尾闊嘴鳥
- 紅腋繡眼鳥
- 暗綠繡眼鳥
- 褐背鵲鵙
- 黑喉石鵖
- 火冠雀
- 喜鵲
- 紅嘴藍鵲
- 黃臀鵯
- 領雀嘴鵯
- 栗背短翅鶇
- 栗腹磯鶇
- 藍磯鶇
- 紫嘯鶇
- 灰翅鶇
- 烏灰鶇
- 黑胸鶇
- 烏鶇
- 寶興歌鶇
- 斑鶇
- 白腹鶇
- 橙頭地鶇
- 虎斑地鶇
- 噪大葦鶯
- 沼澤大尾鶯
- 黃腹柳鶯
- 棕眉柳鶯
- 白斑尾柳鶯
- 峨眉柳鶯
- 黃眉柳鶯
- 黃腰柳鶯
- 黑眉柳鶯
- 棕腹柳鶯
- 金眶鶲鶯
- 栗頭鶲鶯
- 栗頭地鶯
- 山藍仙鶲
- 海南藍仙鶲
- 小斑[姬]鶲
- 褐胸鶲
- 棕腹大仙鶲
- 棕腹仙鶲
- 布萊氏鷚
- 樹鷚
- 粉紅胸鷚
- 田鷚
- 水鷚
- 鷦鷯
- 白秋沙鴨(斑頭秋沙鴨)
- 普通秋沙鴨
- 赤麻鴨
- 翹鼻麻鴨
- 灰雁
- 小白額雁
- 斑頭雁
- 棉鳧
- 青頭潛鴨
- 紅頭潛鴨
- 鳳頭潛鴨
- 斑背潛鴨
- 白眼潛鴨
- 赤嘴潛鴨
- 針尾鴨
- 琵嘴鴨
- 綠翅鴨
- 羅紋鴨
- 赤頸鴨
- 綠頭鴨
- 斑嘴鴨
- 白眉鴨
- 赤膀鴨
- 鵲鴨
- 紅角鴞
- 草鴞
- 黃腳漁鴞
- 短耳鴞
- 鷹鴞
- 斑頭鵂鶹
- 戴勝
- 珠頸斑鳩
- 山斑鳩
- 火斑鳩
- 原鴿
- 星頭啄木鳥
- 白眉棕啄木鳥
- 大斑啄木鳥
- 灰頭綠啄木鳥
- 白腹錦雞
- 紅腹錦雞
- 白鷴
- 雉雞(環頸雉)
- 勺雞
- 白頸長尾雉
- 白冠長尾雉
- 紅腹角雉
- 鵪鶉
- 中華鷓鴣
- 翠金鵑
- 大杜鵑
- 四聲杜鵑
- 鷹鵑
- 烏鵑
- 紫水雞
- 棕背田雞
- 董雞
- 骨頂雞
- 灰鶴
- 白頭鶴
- 黑頸鶴
- 反嘴鷸
- 黑翅長腳鷸
- 灰斑鸻
- 環頸鸻
- 金眶鸻
- 劍鸻
- 白腰杓鷸
- 扇尾沙錐
- 針尾沙錐
- 黑腹濱鷸
- 黑水雞
- 青腳濱鷸
- 大濱鷸
- 三趾鷸
- 丘鷸
- 鶴鷸
- 林鷸
- 青腳鷸
- 白腰草鷸
- 紅腳鷸
- 灰背隼
- 遊隼
- 燕隼
- 紅隼
- 灰頭麥雞
- 鳳頭麥雞
- 白琵鷺(白臉琵鷺)
- 黑臉琵鷺
- 棕頭鷗
- 海鷗
- 紅嘴鷗
- 雀鷹
- 松雀鷹
- 白尾海鵰
- 蒼鷹
- 黑鳶
- 普通鵟
- 金鵰
- 白肩鵰
- 草原鵰
- 白腹隼鵰
- 白尾鷂
- 褐耳鷹
- 大麻鳽
- 黑鳽
- 黃葦鳽
- 蒼鷺
- 草鷺
- 池鷺
- 大白鷺
- 白鷺
- 中白鷺
- 夜鷺
- 鳳頭鷿鷈
- 黑頸鷿鷈
- 小鷿鷈
- [普通]鸕鶿
- 東方白鸛
- 白鸛
- 黑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