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半蹼濱鷸在台灣

簡介
半蹼濱鷸(Calidris pusilla/Semipalmated Sandpiper)屬於小型濱鷸,身長13–15厘米,翼展29–30厘米,體重21–32克,短脖子、適長的嘴(依身體比例)屬於厚直型,嘴基較厚,並順勢向嘴尖縮小,上嘴尖曲線略微下垂。適長的腿黑色,背部灰褐色,翼覆羽上有特殊琵嘴狀的暗色斑塊,腰及尾部中心黑色。胸部通常只有輕微斑痕;腳趾間有短蹼(很難看到)。其實,短蹼只是存在於腳趾的根部,但蹼卻能夠幫助牠們走在泥濘上而不會下沉。寬粗的白色眉紋,似乎在眼睛上方被擠壓,臉頰及頂冠灰色。上體灰褐色,下體偏白色。頭部和頸部色調淺灰,雌雄同色;冬羽時外觀色調上有小型三趾鷸的感覺。幼鳥類似成鳥,但背羽有更多的黑色鱗狀斑,翼覆羽羽緣灰白,上體及胸部微染橙色,約略呈部份灰色胸帶;相對於蒼白眉紋,頂冠顯得較暗。

分佈
一般繁殖於北極開闊的苔原地,喜歡靠近水源地區。冬季多數沿美洲東岸遷徙至南美洲沿海地區,也有一些鳥僅前往美國南部渡冬。渡冬時,沿著泥灘、沙灘、海岸的湖泊以及池塘、濕草甸遷移。牠們成群的遷移,數量可達幾十萬隻。這是一種在西歐罕見的鳥種,但經常有漂鳥到西歐,甚至少數非洲地區也有本種記錄。在亞洲,多半沒有記錄,僅於多年前在台南有一筆記錄。

實拍
今年九月,於大園許厝港發現一隻半蹼濱鷸,正在泥灘上專心覓食。





十月,於同一地點發現五隻小濱鷸,也是在泥灘上專心覓食。




辨識
在辨識上和半蹼濱鷸容易混淆者,多為深色(黑色)嘴、腳的濱鷸。包括西方濱鷸、小濱鷸、紅頸濱鷸及三趾鷸,其中三趾鷸體型達20厘米,比較容易辨識出外,其他如西方濱鷸(16厘米)、小濱鷸(14厘米)、紅頸濱鷸(15厘米)則不易從體型大小來分辨。總體來說,在夏天,也就是繁殖羽的情況下,各鳥種(前述三種及半蹼濱鷸)的獨特特徵非常明顯,分辨是不成問題的。困難的是冬季(冬羽)時,體色與特徵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因此在野外時,必須依靠多種辨識方法交叉比對,才能理出端倪。

冬羽時小型濱鷸辨識小撇步(非100%)







名稱嘴型冬羽體色體型翼尖vs尾羽眉紋
西方濱鷸較細長略下彎上體及胸灰褐,胸帶較寬16厘米翼尖與尾羽等長模糊
小濱鷸較細直上體及胸棕褐,背具白V斑14厘米翼尖短於尾羽模糊
紅頸濱鷸較粗直上體及胸灰褐,背具白V斑15厘米翼尖等或長於尾羽模糊
半蹼濱鷸較粗直上體及胸灰褐,胸帶較窄14厘米翼尖短於尾羽粗白

沒有留言: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