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春末流水席

       同樣的一塊休耕田,兩天前是250隻鬚浮鷗在此大快朵頤,享受豐盛的蚊蟲宴。兩天後,這塊田換上牛背鷺*120、小白鷺*10、黃鶺鴒*3、青腳鷸*5、黑翅長腳鷸*20、長趾濱鷸*5、尖尾濱鷸*2、金斑鴴*15,大家夥一起會餐,不時埋頭挑選水面、土裡的異域美食。這就是遷徙候鳥的旅遊套餐,吃飽了就準備走鳥。當時曾看見約30隻鬚浮鷗在空中盤旋,似乎想下來,又或嫌地面空間太擁擠了,也沒有預定套房餐,悻悻然離開!

       一般不容易見到中白鷺,或許是常常當作大白鷺,吝於去仔細分辨。所以當鏡中分辨出是中白鷺時,會多按兩張。夏天時兩種鷺都是黃嘴巴(冬天大白鷺呈黑嘴),有時比較難分辨。此時就要看嘴裂了,中白鷺的嘴裂不過眼,大白鷺的嘴裂則超過眼睛的位置。
 

中白鷺

       有時對鷚屬的分辨有些困難,主要是以身上斑紋、色調作主要分辨手段,再輔以分佈區及現場生境來判斷。這隻北鷚背部白色縱紋成兩個"V"字形,且褐色較重。翼上兩道白斑也比其他鷚屬更寬更顯白,所以在台灣的俗名稱牠為白背鷚。
 

北鷚



       尖尾濱鷸繁殖於西伯利亞,所以現在在台灣出現者,都是過境的。與長趾濱鷸相似的色調,也是黑嘴、黃腳。尖尾比長趾略大,有時會混淆辨識。尖尾的胸下及腋下多細小矛斑,而長趾下體較乾淨、白晢。
 

尖尾濱鷸



       下體乾淨、白晢的長趾濱鷸。
 

長趾濱鷸



       在台灣渡冬的金斑鴴多呈冬羽態,最多是尚未完全退去夏羽,或是剛剛開始轉夏羽的尷尬衣著。然而過境時的金斑鴴就五花八門、形形色色,成鳥、幼鳥、亞成鳥同在一個隊伍中。





金斑鴴幼鳥

 

金斑鴴冬羽轉夏羽中



 

金斑鴴完成夏羽轉換


常見的過境鳥:
       普遍的候鳥紅腳鷸,在台灣也不是隨時隨地可以看到。
 

紅腳鷸

       青腳與紅腳同臺演出,大小分明。
 

青腳紅腳鷸

       黃鶺鴒simillima亞種,即台灣所稱的白眉黃鶺鴒。
 

黃鶺鴒

 
猜猜我是誰?

       來來往往的常客,有名的紅腳娘子!
 

黑翅長腳鷸


       今天流水席的主客,竟然來了上百隻,而且最夯的打扮,個個染了金髮。
 

牛背鷺

沒有留言: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