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產品-多點觸控板(Magic Trackpad)
蘋果周二(7/27)發表該公司首款無線多點魔術觸控板(Magic Trackpad),該觸控板可透過藍牙連接Mac電腦,並支援完整的多點輸入手勢,訂價為69美元,台灣售價為新台幣2390元。
在觸控板上市期間,"觸控螢幕"也是正當其道,不過都為"單點觸控",且多淪為展示廳或服務中心及ATM提款機上的樣板。直到,iPAD的橫空出世,一下子升級到"多點觸控螢幕"。此前,我曾經在iPAD上市時誇讚其將橫掃PC及筆電,其中一項利器就是"多點觸控螢幕"。因為iPAD突出的賣點太多,"多點觸控螢幕"的殺手功能被稀釋!近四個月要過去了,看看市面上,那些當初故意輕視iPAD的PC大廠,現在異於已往,也開始低調跟進。注意到沒有?這些模仿iPAD的"平板電腦"產品,沒有一台具有"多點觸控螢幕",頂多是採用"微軟"Windows7的"多重觸控螢幕"平板電腦。注意,是"多重"而不是"多點",美其名為"多重",事實上只是"兩點"觸控,只能作平移或旋轉的動作,並不能作"翻轉"的動作。
目前能夠運行"多點觸控螢幕"的裝置大概只有配備Mac OSX v10作業系統的iPAD及iPHONE,為數不多的應用程式也僅支援此二機種。"微軟"Windows系列作業系統還不行,Google的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也不行。為什麼說"多點觸控板"是革命產品?首先,這是第一款"多點觸控板"面世。其次,直覺的原因是它很"酷",可以完全取代鍵盤及滑鼠。等到將來Windows更新作業系統也支援,應用程式漸漸增多後,一群滑鼠症候群受害者相繼棄暗投明,也就到了滑鼠、鍵盤退場時機,正如同軟碟機、撥接數據機一樣,靜悄悄的離開我們。
1 則留言:
除了『THRER'S AN APP FOR THAT』之外,蘋果最近總共拿到了十七項的專利商標內容,當中有三項跟多點觸控輸入相關,但最引起大家注意的,則是 Pinch to Zoom 的部份;各位也不用太緊張,因為這項專利的內容,並沒有包括所有 Pinch to Zoom 手勢輸入進行的方式,同時實際內容上還是有些具體的步驟,以下為專利內容所敘述的 Pinch to Zoom 詳細步驟:
#nilay-num-list { margin: 20px 0pt 20px 50px; color: rgb(187, 187, 187); font-weight: bold; }#nilay-num-list li { margin: 3px 0pt; }#nilay-num-list li em { font-style: normal; color: rgb(68, 68, 68); font-weight: normal; }
1. 進行多點觸控的顯示裝置上頭,至少要偵測到兩個接觸點
2. 透過這些接觸點執行第一次的手勢輸入指令
3. 手勢指令可對圖片進行放大、調整方向、旋轉等調整,不過其實這三項已經足以包有圖片基本瀏覽相關的調整內容
4. 第一組接觸點跟多點觸控螢幕裝置分離
5. 接著偵測到第二組接觸點
6. 第二組接觸點可在預設的一段時間內進行同樣(第一組)的手勢輸入
7. 隨後該手勢繼續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圖片進行調整
從步驟五到步驟七看來,蘋果並沒有整個把 Pinch to Zoom 的內容吃下,而是限制在第一次 Pinch to Zoom 後,在一段固定時間內,再進行下一次、同樣的 Pinch to Zoom 手勢操作(超過時間就從頭開始),而這段固定時間的長度,並沒有在專利中具體定義;這項專利可回溯的期間,可到 2005 年的十二月,早於任何支援多點觸控手機的推出日期,也就是說,任何有出過可 Pinch to Zoom 多點觸控手勢操作的手機公司,是時候拿自家的產品跟蘋果的『天條』比對一下了!蘋果相信在不久以後,會再度揮舞專利訴訟大旗...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