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23K山老鼠--大雪山

       在大雪山林道23K觀鳥平台處,不只是路面上空有鳥可觀賞,路面下的坡坎密叢也很精彩!雖然我嚮往的鱗胸鷦鶥沒有出現,卻也發現了一小群黃痣藪鶥!俗名"蕃藷鳥",是形容體型圓滾滾,顏色接近剝皮的紅心蕃藷。和"台灣噪鶥"一樣特喜歡在灌木叢下覓食,所以像老鼠一樣只在地面竄跑,偶爾上樹也是用爬的。
 

黃痣藪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逍遙俠--大雪山

        台中大雪山林道有兩棵山桐子樹,在台灣賞鳥界盛名在外。每年冬季山桐子熟果期,吸引四方鶇科、鶲科鳥種前來盛宴,也吸引了四方鳥友前往朝聖!眼看山桐子熟果期將屆,毅然相約鳥友一早南下。在林道23K處有一簡單賞鳥平台,腹地並不算寬敞,然而因為路旁有這兩棵山桐子樹,卻是大雪山林道最為精彩的鳥點。

        幾乎不需要作較長的移動,盡可在方圓30米的範圍,觀賞到十幾種台灣特有鳥種(或特有亞種)。但是有些鳥喜歡站在高高的樹梢,有些喜歡在樹木中層,有些在馬路上,還有些酷愛樹下,甚至於在坡下陰暗處覓食。所以拍攝時考驗大角度差及大對比差,常令人手忙腳亂。

        白耳奇鶥是台灣特有種,鳴聲清脆、嘹亮、悅耳。常見於台灣中海拔山林,平地幾乎看不到!喜歡成群活動於林間中、上層部位。到處遊蕩的特性,加上清脆、嘹亮的鳴叫聲,極像一群吵吵嚷嚷的小學生,逍遙悠遊於山林!
 

 白耳奇鶥

  
  
  
  



本次觀鳥記錄:
2014年01月28日AM07:10~10:20台中大雪山林道
  01.藍腹鷴*5(2雄3雌)
  02.台灣林鴝*1(雌)
  03.灰喉山椒鳥*4(2雄2雌)
  04.島鶇(白頭鶇)*4(3雄1雌)
  05.紅翅綠鳩*2
  06.
黃痣藪*5
  07.繡眼雀
*1(15k)
  08.白耳奇
*10
  09.紅尾水鴝*1(15k雌)
  10.白尾藍地鴝*2(15k)
  11.台灣鳳
*50
  12.棕腹藍仙鶲*80(70雄10雌)
  13.台灣紫嘯鶇*1
  14.台灣擬鴷*1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紅尾伯勞扁擔鉤

        快過年了,和洗車店約好周三洗車打蠟。中午在韓式餐廳用餐,點了唯一最愛--海鮮煎餅。這種煎餅是用濕麵糊攤在平底鍋煎的,類似中式攤餅或歐式pancake(鬆餅)。但是韓式煎餅多為鹹味,有加料泡菜或海鮮(魷魚、鮮蝦粒)等的選擇。然而真正讓我激賞的是"火候",一般的攤餅厚度較厚,為了省時間,多以中火煎熟,所以麵餅口感軟糯。而韓式煎餅會將麵糊刮得較薄,且以小火慢慢煎,煎出來的餅口感薄脆不焦,海鮮粒的彈性出奇的驚豔!

        吃罷海鮮煎餅,車尚未洗好,信步南崁溪畔。沒有什麼鳥況,僅見一隻紅尾伯勞在灘上雜物停棲。
 

紅尾伯勞





        原來紅尾伯勞正在為牠的午餐拼博,一次閃身出擊,一份餐點到手。乍看這隻獵物還真不知是何物?然而靈光一閃,此物似曾相識。好像跟東北圈友嫩水浪花貼的"扁擔鉤"有些相像,立馬前往翻看,應該就是。真是天涯何處不相逢,這"扁擔鉤"在台灣也有,卻淪為伯勞的盤中飧!只不知伯勞兄覺得口感如何?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今冬鶺鴒溪

        蹓小狗狗的場所,一般選定公園或溪畔。而我獨鍾於大坑溪畔,因為其一邊是大坑溪運動公園,另一邊緊鄰台茂園區的親子樂園。大坑溪是南崁溪上游的小支流,寬度適中,行經溪畔不會驚擾鳥兒棲食,距離又是300mm鏡頭剛好覆蓋,蹓狗、拍照兩相宜!

        像台灣多數河流一樣,大坑溪不能免俗的也遭到各式各樣的污染。只要看河流域有沒有鷺科鳥或翠鳥,就知道這條河有沒有魚?有沒有魚代表這條河有沒有被污染。不幸的,大坑溪沒有魚!沒有魚的河流也可能有鳥,只要沒有趕盡殺絕的農藥與毒液,那就還能滋生野草及小蟲,而有些小鳥是靠小蟲及種子維生!在大坑溪記錄了約20種鳥類,多數是本地留鳥,部份候鳥是以鶺鴒及小型鴴鷸類為主。其中鶺鴒屬鳥類異常豐富,內容包含了灰、白、黃鶺鴒及多類亞種,是故戲稱"鶺鴒溪"!不過,今年迄今,鳥況不夠豐盛。該有的鳥類都有,但是數量遠低於已往,僅此為記,以供後參。

不要懷疑!這是前兩天拍的白頭鵯,現在是臘月冬天,不是春天,更不是夏天!
 

白頭鵯



        這是leucopsis亞種白鶺鴒,分佈於整個中國東部,又稱普通亞種。繁殖於中國東北,又稱遠東亞種。
 

白鶺鴒





鷦鶯常出現於岸邊蘆葦叢,偶爾趴在欄杆上放空!
 

純色鷦鶯



無所不在的磯鷸,任何溪流都不會缺席,NIKE品牌代言者!
 

磯鷸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海邊鳥潮

        上周赴大園觀鳥,行經許厝港濕地前緣的防風林,竟然遇到"鳥潮"。大致觀察到有台灣鉤嘴鶥、棕頭鴉雀、灰頭鵐,各有七、八隻以上,其中灰頭鵐應該是渡冬候鳥,另兩種是本地留鳥。所謂"鳥潮"(也有稱之為"鳥浪"),宛如礁岸邊突如其來的一陣大浪,也似潮水般定時而至,只是來的是鳥群而非海水。有經驗的賞鳥人多多少少都碰到過,但是並沒有特別的討論和定義。個人在台灣山區的確碰到過很多次,在內地都江堰山區也遇到過二次。基本上"鳥潮"多為本地留鳥所組成,鳥種數三種以上方承認具備"鳥潮"條件。"鳥潮"的特性是成混群並行,依照領頭鳥循例行路線行進而不散。沿途可能就地覓食或僅隨行,鳥種組合常分高、中、低層行進。個人在台灣新店山區常見的組合為繡眼鳥(最上層)、繡眼雀鶥與黑枕王鶲(中層)、台灣鉤嘴鶥與紅頭穗鶥(底層),幾乎每天差不多時辰差不多路線出現。在都江堰時,組合多為山雀、鴉雀、雀鶥及穗鶥等。

       這次"鳥潮"較特殊有兩點,一是個人首次在近海邊林地發現,二是個人首次發現留、候鳥混群的"鳥潮"。由於車行防風林便道,與路肩林木相距咫尺,"鳥潮"突然出現,到處是鳥,嘰嘰喳喳好不吵鬧,恍如置身鳥群之中。拍攝時被鳥群混淆的不知所措,無法專注拍攝特定鳥兒。一如經驗所知,"鳥潮"大約堅持了五分鐘,過後,大地復歸寧靜,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灰頭鵐在大園冬天常見,以往多是單隻出現,且性怯生,見人即閃!這次估計有十隻左右,而且還願意站立枝椏觀望一會兒,無奈時間寶貴,沒得挑方位、背景、光線,能拍到即稱幸運!
 

灰頭鵐






        棕頭鴉雀只拍得一張,而台灣鉤嘴鶥(棕頸鉤嘴鶥、小彎嘴),只得目送沒入林中。
 

棕頭鴉雀


       許厝港濕地常有不同的鷸鴴類蒞臨覓食,但是這種型態比較像"流水席",並非意義上的"鳥潮",長嘴劍鴴是吃"流水席"的一員。
 

長嘴劍鴴


        靠近廣興堂西方水田,一群黑翅長腳鷸夾雜大、小白鷺及非洲聖鹮。雖然也是混群,但不算是"鳥潮"。
 

非洲聖鹮
 

        許厝港濕地也有燕子在此覓食,不過這是洋斑燕!與家燕的區別在下體污白,尾不如其長且無延長。
 

洋斑燕
 

        黃鶺鴒也常常與鷚屬一起覓食,但是牠們並非"混群"。因為牠們各有各自的群體,只是同屬鶺鴒科,習性與食材類似,在野外撞車純屬正常。
 

黃鶺鴒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鷦鶯的逆襲

        前幾天趁天氣晴朗,狗兒boogie預定要洗澡之前,一早帶著boogie出門蹓蹓。推車行至蔥抓餅攤時,乍見一隻純色鷦鶯蹦跳而來,即停於路邊芒草上。相距甚近約三米,惟面對太陽整一個大逆光。時間空間皆不允許猶豫及調整,硬著頭皮掏機狂拍。
 


 


 


 


 


 


 


 
唯一一張飛離前的順光照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