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溫故而知新(晚春賞鳥)

啟用新購的手拖車,將單筒及一干裝備盡入其中,胸懷滿滿走向校後溪。我知道,在這個時節,已經不會有什麼候鳥、過境鳥等待我去發現。也就是本地留鳥,或尋伴或育雛,或者單純的覓食罷了。一條走過不計其數的賞鳥步道,每次都有新鮮亮點,這次呢?有意刁難似的,特地選在近中午的時間出門,倒要看看還能變出什麼花樣?

一直抱著一種觀念在進行賞鳥,篤信賞鳥是"緣份"的碰撞。碰到是緣份,沒碰到是另一種緣份;所以我不會去追逐熱門鳥,喜歡不期而遇的驚喜。話說頂著炙熱的太陽,瞇著眼只能瞄到燕子在空中飛舞,偶爾有對白頭鵯掠過。一切都如意料中進行,走上第一道橋,橋下一隻白鷺、一隻灰鶺鴒,灰鶺鴒還沒走?頭上飛過一隻大鳥,直覺是一隻夜鷺亞成鳥,因為正午陰影反差大,只覺得黑影中略帶暗褐色。目送時覺得有些異樣,振翅稍快,翼展稍寬。忙舉雙筒細瞧,哇!三角尾,翼下各一月牙白斑。嘿!居然是黑鳶!這可是此地首見,常見的地方都離此地五里遠。因為黑鳶喜歡開闊地,而此地屬於峽谷河流,一般黑鳶是不喜歡狹窄空間,盤旋半徑縮小,頻頻轉彎有礙搜索。看到黑鳶飛至遠方高樓下,竟然開始盤旋,忙不迭掏出相機拍了兩張。

黑鳶




快步追蹤而去,希望能更接近目標,然而眼見越盤越高,已經高到山頭了,再拍一張。最後黑鳶也放棄盤旋,轉身高飛而去。




看到一隻白鶺鴒在淺灘上尋食,老朋友了!正在猶豫要不要今天再給牠拍些特寫,卻發現旁邊還有一隻搖尾巴的。是磯鷸,也是一個該走沒走的。既然如此,攤開包包出動單筒。架好後,白鶺鴒已經離開,那就便宜了磯鷸,嘿嘿!
磯鷸














半路出現一隻蜥蝪,不對,是兩隻,對蜥蝪我是大外行,只覺得,這是大部份動物的繁殖季節,所以野外看到的動物,多半出雙入對。
蜥蝪




一路走來,該看到的幾乎都看到了,黑鵯、黑卷尾、暗綠繡眼鳥、珠頸斑鳩也都打過招呼。正在納悶,今天好像還沒有看到翠鳥,平常這個行程距離,至少應該碰到兩隻翠鳥領域的其中一隻。行至計畫行程終點,霍然發現兩隻翠鳥在一起,嗯,也是第一次看到繁殖期育雛的翠鳥。牠們的巢是利用護堤上的排水口,也許年代久了,有些排水口堵塞,成了某些鳥兒借住的巢穴。雄翠鳥的長嘴全黑,雌翠鳥的下嘴是橘紅色,很容易分辨。
普通翠鳥








兩隻親鳥輪流飛進巢穴,也不確知牠們是在作什麼?旁邊一位釣友搭訕說翠鳥的巢穴在旁邊,與我的認知不同。再仔細觀察,可不是,兩隻親鳥牠們同時要照顧兩個巢穴,釣友還打趣說是不是包二奶?慢著!什麼?還有第三個巢!媽呀!看不下去了!真怕繼續看,還有第四、第五...



回家後,趕快查資料,未果!上網搜一下,在英文維基裡終於找到,說翠鳥一次生5-7枚蛋,可分兩巢或三巢,謝天謝地!不算出格。

沒有留言: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