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居於陽--八哥
春秋緯文曜鉤篇:「鴝鵒者,飛行居於陽。」
本草綱目釋名曰:「鵒,此鳥好浴水,其睛瞿瞿然,故名。鵒,巢於鵲巢樹穴,及人家屋背中。身首俱黑,兩翼下各有白點。其舌如人舌,翦剔能作人言,嫩則口黃,老則口白,頭上有幘,亦有無幘者。」
負暄雜錄曰:「南唐李主諱煜,改鵒為八哥。」
清宮鳥譜描述曰:「蓋鵒舌有雙尖,必剪去之,使如人舌,乃可教以人言。今人每於端午日以竹刀剔其舌,塗以鹽椒令不復生尖。其聰慧者能學種種聲音,比鸚鵡、了哥更清楚。」
八哥是一種群居性鳥類,通常三、五隻結小群行動,在平原的村落、農田、大樹、建築附近以及山林邊緣,都有可能發現牠們在地面高視闊步而行。八哥在飛行時,兩翼中央有明顯的白斑,從下方仰視,兩塊白斑呈「八」字型,這也是八哥名稱的由來。兩塊白斑與黑色的體羽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是八哥的一個重要辨識特徵;嘴基部紅或粉紅色,尾端有狹窄的白色,尾下臀部覆羽具黑白色橫紋。
八哥原本分佈於中國南部及印度支那半島,是典型的東洋界鳥類。常見於長江中游水源處從四川東部及陝西南部至南方,亞種brevipennis於海南島,formosanus於台灣。但非法鳥類貿易使八哥迅速擴散,現在在菲律賓及婆羅洲有引入種群,而在淮河以北的中國北方地區八哥也逐漸成為常見的留鳥。
八哥俗名鳳頭八哥、寒皋、華華、了哥、鴝鵒、鸚鵒、中國鳳頭八哥等。八哥善於效鳴,甚至能學人言,因此自古以來就被人類作為寵物飼養,並且衍生出及其複雜的各種馴養名目。但八哥始終沒有成功人工繁殖,因此鳥類貿易中所有的八哥均直接是從野外捕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