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大頭蠻子--紅尾伯勞

紅尾伯勞俗名大頭蠻子、花虎伯勞、土虎伯勞、小伯勞、灰頭紅尾伯勞等,同是伯勞科,紅尾伯勞的體型就比棕背伯勞小多了,大約如白頭鵯一般的大小。依舊戴著一副黑眼罩,只是紅尾伯勞的體色不如棕背伯勞來的棕紅,呈灰褐色,所謂「紅尾」,也僅有尾羽部分有一些些的棕褐色。尾羽不像棕背伯勞的尾羽一般長,略短。





紅尾伯勞喙強大如鷹喙,上嘴先端尖銳向下彎曲,嘴上有很發達的喙毛;腳強大,趾爪銳利彎曲,適於抓住小動物;尾狹長,能在捕獵飛行的過程中快速的轉變方向。紅尾伯勞是過境鳥類中最出名的一種,喜開闊耕地及次生林,包括庭院及人工林。領域性強,通常單獨活動,喜好佇立於空曠地、視野良好突出的樹枝或電線上,居高臨下四下張望,捕捉飛行中的昆蟲,或猛撲地面上的昆蟲和小動物。以蝗蟲、蚱蜢、蟋蟀及甲蟲等昆蟲,及青蛙、蜥蜴、小型鳥類、幼鼠或幼蛇等為食,故與其他伯勞科鳥類都有「小猛禽」的稱號。紅尾伯勞取食的方式很有趣,因為鳥類通常沒有"手",所以當牠抓到較大的獵物無法一口吞下時,就把獵物插在尖銳處或夾在枝枒之間。這樣將食物固定後再一片片的凌遲獵物;有時候食物太多時,牠也會將吃剩的掛在樹枝梢上。





紅尾伯勞冬季通常無聲;繁殖期好鳴叫,透過響亮的叫聲來宣示主權,常在農家的竹林、樹木上,激昂有力的仰首翹尾,不停的發出粗厲刺耳的大聲連續單音「嘎嘎嘎嘎……」。而在休息的時候,長長的尾巴也是晃呀晃的,不自覺地在空中擺動畫著小圈圈,雖然平時其聲不揚,但在春暖花開的繁殖季節,卻會發出柔美且旋律多變的鳴唱。





紅尾伯勞繁殖於東亞;冬季南遷至印度、東南亞、菲律賓、巽他群島、蘇拉威西、馬魯古群島及新幾內亞。屬一般性常見,高可至海拔1500米。亞種confusus繁殖於黑龍江,遷徙經中國東部;lucionensis繁殖於吉林、遼寧及華北、華中和華東;冬季南遷,有些鳥在中國南方、海南島及台灣越冬。指名亞種為冬候鳥,遷徙經中國東部的大多地區;superciliosus冬季南遷至雲南、華南及海南島越冬。





五至七月繁殖季,親鳥共同築巢於樹上,巢形為大型杯狀,使用小樹枝、乾草構成,一般產四至七枚卵,孵卵期十三至十五天,雛鳥再經十三至十五天離巢,但是初長成的亞成鳥,會待在附近約兩週後才獨立生活,隨後家族會準備南遷。而這個時候,在中國中原繁殖的另一種夏候鳥家燕,也將結束自七夕開始的短暫的相見時間,牠們相互道別,「勞燕分飛」各自前往所屬的渡冬區,所以古人就以「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來形容親友別離或分道揚鑣。



沒有留言: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