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日 星期一

到上海吃魚

上海,這個浴火重生的城市,上個世紀初曾經經過輝煌時代。世紀末又因逢際會重獲新生,這個世紀初正在進行發光發熱中。無論你在世界各個角落,你都有機會聽到、看到甚至親臨到上海這個城市。無論你是什麼因緣際會來到上海,吃是一定要的;那麼吃什麼呢?本幫菜?北方菜?台菜?西式餐?其實真的有很多選擇的,不過本篇將專注於吃魚。其實我個人並不是很會吃魚的人,甚至我是嫌魚刺麻煩的人。但是我周遭有很多愛吃魚的友人,經過多年耳濡目染後,我也學會了一些吃魚的門道。首先,我要介紹的魚餚是經過多人認可的。其次,我在這些認可的魚餚中再精選我個人偏愛的,最終希望提供的資訊不至於過於謬誤。

河鮮是上海本幫菜的精華
上海市濱江臨海,市內有黃埔江及蘇州河流過,北濱長江東臨東海。傳統上海本幫菜很少有海鮮的菜餚,多半是以河鮮為主,這與歷史上江南魚米之鄉的描述頗為吻合。不過近五十年間水域濫墾、污染嚴重,一些歷史名魚不是已經滅絕,就是瀕臨滅絕。例如曹操時代的四鰓鱸魚就已經在上世紀中滅絕,長江的鰣魚、刀魚由於大量捕捉也瀕臨滅絕。本幫菜調理河鮮技巧其來有自,除了當年魚種新鮮而少污染,加上長江水系有其獨特風味外,老百姓調理手藝代代相傳,發揮了各魚種吃藝的特點,絕不失應有風味。

上海有那些美味的魚
如今上海仍然有鰣魚、刀魚、鱖魚、鮰魚、青魚、塘鱧、鱔魚、草魚、鯽魚、鰱魚、鱸魚等河魚可以吃到,有一些必須到了時令方可吃到。一般來講,鱖魚、
魚、青魚、鱔魚、草魚、鯽魚、鰱魚、鱸魚隨時都可以吃到,並不限於特別時令。刀魚從立春開始由海入江,此時的刀魚,魚體豐腴肥嫩,質量最好。六月,是鰣魚上市的季節。春季是塘鱧肥壯時期,素有菜花塘鱧之稱。

網油清蒸鰣魚
鰣魚,《本草綱目》曰:「初夏時有,餘月則無,故名」。鰣魚一旦被網掛住就不再掙扎,自古有「鰣魚掛網不動而護其鱗」之說,故宋蘇軾稱它為「惜鱗魚」。鰣魚是洄游性魚類,春末夏初,鰣魚由海岸口溯江產卵,初入江時體內脂肪肥厚,肉味最為鮮美。沿長江的鰣魚到達的時期各地不同,如江蘇的江陰,是谷雨見鰣魚,安徽是立夏正當時。江西是端午吃鰣魚。據說到了湖北魚即回游去海,而鮮味大減,脂肪甚少,故民間有「來鰣去鯗」之說,事實上「鯗」已很不值錢了。其實世界各地都有鰣魚,即使是黃河、珠江也產鰣魚,但是多不及長江流域的鰣魚美味。因鰣魚體內脂肪豐滿,為免於加工和烹製時流失,所以烹製時均不去鱗,而用豬網油包裹後清蒸,使口感更為腴潤。鰣魚未達成熟時一般魚嘴沒有紅點,到達發育生長成熟後嘴上才有紅點,更為珍貴。
吃過兩次清蒸鰣魚,說實在話,我並不喜歡。第一魚刺太多,覺得比鯽魚的刺還多。第二菜涼的時候,腥味就出來了。以上是個人觀點,可是看到同桌友人吃得讚不絕口,所以個人意見還是保留比較好。不過聽說在上海最好的清蒸鰣魚是靜安賓館的,一直沒有機會前去印證,可惜現在我已經沒有興趣追逐了。

刀魚麵
刀魚分為江刀、湖刀及海刀;海刀是尚未溯江的刀魚,往往是從近海捕撈的,肉質較粗。湖刀是從長江口上溯進入支流、湖泊產卵後,就地安家落戶的刀魚,吃口不佳。江刀是正在溯江的刀魚,上溯的魚群,最遠可達距長江口1400公里的洞庭湖,但真正能游到洞庭湖的刀魚少之又少。江刀以清明節前質量為最佳,魚刺柔軟如棉,吃時沒有骨鯁於喉之苦。節後魚刺逐漸硬細如針,吃口就差。而且刀魚無須去鱗即可入饌,因為晶亮的魚鱗裡含有大量的膠質,一經蒸煮,會自動融化。這種魚只能野生,不能飼養,出水就死,而且極其愛美,被江邊漁夫魚網兜住決不掙扎,怕破壞自己的鱗甲。長江實行春禁後,刀魚捕撈實行專項許可證管理,上海市捕撈時間定在2月1日起至4月底。
其實刀魚的正宗菜譜是「清蒸刀魚」,在上海的餐館只有少數幾家有這道菜單,但是即使在刀魚上市季節也吃不到,原因多半是因為產量太少。「刀魚麵」其實應稱「刀魚汁麵」,是將魚肉用紗布擠出來所製的魚汁麵。刀魚作成刀魚麵比較好賣,而我也只打聽到福州路的老半齋及某幾處滄浪亭分店有賣刀魚麵。算準日子直奔老半齋,一樓大堂亂哄哄,排隊點刀魚麵的人還真不少,看來都是本地老顧客。麵來了,真不起眼。就是一坨麵浸在少許湯汁中,連一點蔥花、香菜都沒有,更別說還想來兩片青菜葉了。上面這些話要是被上海老饕聽到,肯定要被嘲笑為外行了。不過,我就是外行,我就是不能認同這樣的賣相。開始吃第一口麵,我仔細的品嚐,淡淡的...有一絲甘甜,我感覺到是在那濃郁的湯汁裡,不自覺就把口中的麵吞了下去。

剁椒

魚即長吻,又名白吉魚、江團。南通紫琅山麓與鎮江焦山腳下的白吉魚,以魚體白而隱紅無斑紋,背鰭白中隱有淡灰色為特徵,並以魚肉肥嫩刺少而著稱,為長江長吻中稀有的名貴品種。(明)楊慎說白吉兼有河豚、鰣魚之美,無毒無刺而無兩魚之缺陷,譽白吉「粉紅雪白,洄美堪錄,西施乳潘,水羊胛熟。」。上述皆是查尋得來的資料,實話說,我還是不知道魚是何魚,至少我在台灣沒有見過、聽過。
在上海吃過兩家
魚菜,其中一家是紅燒魚作法,感覺太一般,不喜歡,而且全桌有十幾人,居然還剩下大半盤。另一家是田林路上的美心(舊名喬家柵),就是剁椒魚作法。這家餐廳是較正宗的本幫菜廚藝,所以他們的剁椒(剁辣椒)並不正宗。辣椒並不辣,反而帶點甜味。剁椒魚是把剁辣椒、豆豉及配酌料鋪醃在魚上,蒸熟後上桌。上桌的剁椒魚,紅綠相間,豆豉、蔥花任意散落,乳白色湯汁依依不捨的淌出。從刀口處可以看到魚肉一片片像一疊薯片,雪白的魚肉隱隱泛出粉色,又似乎像是一片片花瓣。光是看到這樣一道菜,頓時令人食指大動。挾一片魚肉入口,先是感覺魚肉芳香滑潤,然後一咬即碎,一碎即化,每一片魚肉都像是喝下肚子的。魚身上幾乎沒有刺是我最喜歡的,魚皮比較有嚼勁,有人特喜歡。缺點可能是魚頭太小,不過癮!自從吃過這家的剁椒魚後,不再想別家的了。


剁椒

剁椒魚頭
剁椒魚頭這道菜屬於湘菜,在上海也多是湘菜館在賣。上海的湘菜館實在不少,我也吃過不少家,其中只有兩家的剁椒魚頭最道地、最好吃。一家叫「洞庭春」,原來開在岳陽路上,現在搬到蒲匯塘路。他們是用鰱魚頭作的,頭比較大,價錢也貴一點。另一家叫「湖南鄉村風味館」,原店位於烏魯木齊中路。他們是用青魚頭作的,青魚就是台灣所稱的烏鰡,據說台灣的烏鰡是由日本引進,而日本的烏鰡卻是由上海引進的。青魚頭比較小,但是比較嫩,價錢也便宜一點。
「湖南鄉村風味館」店面比較小,老闆是常德人,每次出菜他都要親自檢查,倒是很勤勉。剁椒魚頭幾乎是每桌必點的一道菜,慕名而來的客人,包括湖南人、台灣人、上海人甚至外國人。剁椒可以選擇大、中、小辣,原味就是大辣。其實不必怕辣,吃的時候把辣椒撥開,雪白的魚肉被辣椒把味道吊得鮮美無比。每次三、五好友一起品嚐,一隻魚頭是不夠的,否則總有遺珠(眼)之憾。


剁椒魚頭

沒有留言:

意見欄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