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會吃的吃蒸餃

北方有俗話〝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中國北方人愛吃餃子,幾乎每家都會包餃子。古早以前,所謂上館子〝打牙祭〞也多半是吃餃子。餃子可以概分為水餃、蒸餃、煎餃,細分餃子餡的內容那就更多了。基本上水餃的麵皮是用冷水和的麵作成,蒸餃的麵皮是用熱水和的麵作成,煎餃宜以煮熟的水餃再煎之,若用蒸熟的蒸餃煎之則太硬,若用生餃煎之則應稱為鍋貼了。水餃的吃頭在於口感及餡子的味道,煎餃的吃頭和水餃相同,蒸餃的吃頭除了口感及餡子的味道外,還有一樣是麵香。水餃和煎餃是聞不到麵香的,所以會吃的吃蒸餃。

其實不論是那種餃子,若是強調〝皮薄餡勻〞是不正確的,起碼我認為是半個外行。〝餡勻〞是基本要求,如果連餡子都調不勻,那還能吃嗎?如果強調〝皮薄〞,意味著麵皮愈薄愈好,也就意味著忽略了麵皮的口感。麵皮的要求是要〝恰到好處〞,太厚則像吃包子,太薄了則像吃餛飩。還有強調〝皮薄餡多〞者,那完全是唬外行人了。

個人偏愛蒸餃,所以特別留意那一家的蒸餃好吃?目前心目中有三家蒸餃上榜,第一名非瀋陽「老邊餃子館」莫屬,第二名是上海「大清花本店」,第三名是台東寶桑路的「周記蒸餃」。

瀋陽「老邊餃子館
「老邊餃子館」的名聲早已揚名在外,當年(民國69)朱君逸先生在所著「大陸去來」一書中,對大陸一個多月所見所聞極盡批判之詞,唯獨提到「老邊餃子館」時,衷心悅服於「老邊餃子」的魅力。以前的大陸連續劇中,也曾時不時以「老邊餃子」當作〝打牙祭〞的首選。記不得是那一年去瀋陽探親,特地住宿在「老邊餃子館」的對面酒店,就是為了方便一嚐久違的「老邊餃子」。好啊!就是那個味!餡子的味道調得好就不說了,餃子皮不厚不薄〝恰到好處〞,外觀看,餃子餡若隱若現。蒸籠內冒出餃子皮蒸熟的麵香味,立即勾動口水加胃酸。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麵皮有饅頭的口感,更有嚼勁,也不黏牙。兩口一個,大小剛好。順便一提,好多年前去日本玩,居然發現東京街頭開了一家「老邊餃子館」,當時連「鼎泰豐」還沒到日本呢!門面還不小,不過卻讓我大失所望,居然沒有賣蒸餃。

上海「大清花本店」
上海「大清花本店」是無法常去「老邊餃子館」的替代方案,是偶然機會朋友推薦的地方。其實大清花的蒸餃也是東北口味,針對蒸餃而言,也沒什麼可挑剔的,就是餃子餡稍微淡了一點,適合沾酌料。記得大清花曾經在台灣開過分店,可惜運氣不好,開張時正逢SARS期間,撐不下去關門了。在上海的大清花分店就別去了,似乎分店的蒸餃是由本店快送過來的,餃子已經涼了半截,完全不是那個味!

台東寶桑路「周記蒸餃
這是我在台灣吃過最好吃的蒸餃,其實他們的蒸餃不比大清花的差,只是餃子小了一點,約為一口半,不符合我兩口的要求。記得早年在台東機場服役時,晚上時常到寶桑路的常山海鮮店應酬,回去時我都會在隔壁的「周記蒸餃」帶幾籠當宵夜,那時,「周記蒸餃」還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呢!

沒有留言:

意見欄

工具箱